在香港云服务器广泛用于跨境业务、海外网站托管、外贸电商、应用加速节点的背景下,网络安全成为影响业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。随着攻击方式不断演进,尤其是 Port Scan 扫描、破解、恶意请求、DDoS 牵引流量等行为愈加常见,构建一套合理、可控、可维护的防火墙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防火墙不仅仅是“允许或禁止端口”的简单工具,它同时承担着业务访问策略管理、异常行为过滤、风险隔离等重要职责。尤其是香港云服务器使用广泛,不同云商环境差异大,安全策略缺失往往导致服务器在上线不久便被扫描、入侵或植入恶意脚本。
在构建防火墙策略前,首先需要明确安全防护的底层逻辑。防火墙规则分为两个方向:入口方向(入站)流量与出口方向(出站)流量。大多数用户只关注入站规则,但出站规则同样重要,因为如果服务器被入侵,恶意程序往往会向外建立 C&C 通道或发起外部攻击,因此合理限制出站流量能够有效降低被利用扩散的风险。其次,防火墙策略需要“最小权限原则”,即默认全部拒绝,只开放业务必需端口。同时配合日志审计,用于追踪攻击行为来源。
香港云服务器常用于搭建 Web 服务,因此 80、443 是多数业务必开的端口,但如未关闭其他管理端口,则极易被扫描。在部署防火墙前,可先列出业务所需端口,如 Web、API、数据库、SSH、容器服务等,然后逐一评估是否需要对公网开放。例如 MySQL(3306)几乎不应对公网开放,Redis(6379)、MongoDB(27017)等更是入侵高危端口,应直接封锁。创建安全规则前先梳理端口,是构建可靠防火墙体系的第一步。
香港云服务器最常见的防火墙工具有三种:iptables / nftables、UFW、安全组(云厂商控制台)。不同用户偏好不同,但原理一致。云厂商安全组多作为第一层过滤,而服务器内部防火墙作为第二层过滤。双层防护能够降低误配置风险,同时提升安全性。
如果你使用 iptables,可以通过如下指令构建基础策略。首先设置默认策略:
iptables -P INPUT DROP
iptables -P FORWARD DROP
iptables -P OUTPUT ACCEPT
接着允许必要访问,例如允许 ssh 登录: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22 -s 你的管理IP -j ACCEPT
允许 HTTP/HTTPS: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80 -j ACCEPT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443 -j ACCEPT
允许本地通信:
iptables -A INPUT -i lo -j ACCEPT
丢弃恶意扫描或伪造数据包:
iptables -A INPUT -m state --state INVALID -j DROP
最后保存规则:
service iptables save
构建 iptables 的好处是可控性强,缺点是对新手不够友好。若使用 Ubuntu,UFW 更易上手,常用命令如下:
ufw default deny incoming
ufw default allow outgoing
ufw allow 80
ufw allow 443
ufw allow from 管理IP to any port 22
ufw enable
几行命令即可完成基础防护,适合中小项目使用。
对于大型项目或依赖 API、微服务的环境,建议选择更精细化的 nftables,它具备比 iptables 更高的性能与更清晰的规则设计,但设置方式稍复杂。如果企业级业务要求包含访问频率限制、地域限制、黑名单与自动封禁机制,推荐结合 fail2ban 或 Cloudflare WAF,实现更全面的防护体系。
除了放行必要端口之外,香港云服务器构建防火墙时,还需要特别关注 SSH 防破解。几乎所有香港服务器上线后几分钟内就会被扫描端口 22,并伴随高频爆破尝试。如果未限制 SSH 来源或未修改端口,极易被破解。应对方式包括:限制来源 IP、修改 SSH 默认端口、禁用密码登录、使用密钥认证以及启用 fail2ban 触发封禁。
修改 SSH 端口示例:
nano /etc/ssh/sshd_config
Port 22222
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
修改后重启:
systemctl restart sshd
数据库端口控制是另一个关键点。几乎所有数据库都不应开放公网,尤其是 Redis、MongoDB、ElasticSearch 等默认无密码或弱口令极易被攻破。如果必须公网访问,应实施 IP 白名单或访问凭证。通过防火墙限制数据库端口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,例如:
ufw deny 3306
ufw deny 6379
或使用安全组限制指定 IP:
规则:仅允许公司固定 IP 访问 3306。
在云控制台设置:
入站规则:TCP 3306 → 允许来源:公司 IP
除此之外,防火墙规则还需要考虑流量异常、DDoS 防护与端口频率限制。虽然香港云服务器经常提供基础 DDoS 防护,但应用层攻击仍可能导致服务压力过大。可以结合防火墙设置连接速率限制,例如: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80 -m limit --limit 30/s --limit-burst 100 -j ACCEPT
此规则可以阻挡异常高频连接,有助减轻部分恶意流量。
随着应用的容器化,Docker、Kubernetes 环境会改变服务器内部网络结构,导致端口映射与转发链路更加复杂,防火墙规则必须与容器网桥匹配。例如 Docker 默认创建 docker0 网桥,如需控制容器流量,应在 INPUT 与 FORWARD 链均添加限制。不熟悉容器网络的用户常因规则冲突导致端口无法访问,因此建议通过独立的 Front-end Proxy(如 Nginx 或 Traefik)集中管理暴露端口,再使用防火墙限制源 IP。
防火墙规则的构建不应“一次性完成”,而应定期进行审计。审计方式包括:检查哪些端口处于监听状态、哪些规则长期未使用、是否存在放行过宽的规则、是否存在重复规则或顺序冲突。例如,查看端口监听状况可使用:
ss -tulnp
若发现某些服务不再使用,应及时关闭对应端口或卸载对应服务。
审计规则还包括查看防火墙日志。UFW 常见日志路径为:
/var/log/ufw.log
iptables 可通过 syslog 或自定义日志规则记录拒绝行为。日志能帮助你识别攻击来源 IP、异常请求频率、恶意扫描模式,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封禁策略。
构建香港云服务器防火墙的另一关键是地理位置限制。多数跨境业务并不需要全球所有地区访问,比如只面向东南亚用户,则可通过GeoIP 或 WAF 筛选访问来源。也可以使用 iptables 的 IP 段限制功能实现简单过滤,例如封禁某些高风险地区的 IP 段。不过此类规则不适合初学者,因为可能造成误封,需谨慎使用。
当应用规模扩大后,传统防火墙可能难以满足复杂需求,此时可以配合专用防火墙系统如 CSF 或结合云厂商的 WAF 服务。这些工具提供更友好界面与更多安全策略,如 SYN Flood 过滤、端口扫描检测、邮件服务防护等。